人物故事
15.May.2025
音感天使劉鳳蘭 打造銀髮樂活舞台
63歲的噶哈巫平埔族編織老師劉鳳蘭,兒時就對音感特別敏銳,從木吉他、非洲鼓自學,到拜師學習爵士鼓、烏克麗麗,透過音符淬鍊讓她開啟許多天賦,除了樂器,在水墨畫、羽球、手工編織領域都表現亮眼,但她秉持樂於助人信念,走入社區與護理之家,將愛的音符傳遞給需要的人,彷彿是上天派來的天使。

(老師溫暖的帶動團體 - 劉鳳蘭老師提供)


(老師真心關切老人群體,持續付出溫暖 - 劉鳳蘭老師提供)

(白髮學員從來都不是不被需要的人 - 劉鳳蘭老師提供)







- 只要有愛,就會是別人曾經的光芒 -

(老師溫暖的帶動團體 - 劉鳳蘭老師提供)


(老師真心關切老人群體,持續付出溫暖 - 劉鳳蘭老師提供)

(白髮學員從來都不是不被需要的人 - 劉鳳蘭老師提供)
- 只要給他們舞台就能帶來希望與歡樂!這句話從劉鳳蘭帶領阿公阿嬤表演的笑容中就能看的出來 -
63歲的劉鳳蘭是埔里噶哈巫平埔族編織老師,她自己笑著說,除了年輕時到台北打工、到草屯學爵士鼓外,人生幾乎都在埔里度過,而且是在埔里噶哈巫四庄守城地區長大的平埔族人。與生俱來的絕對音感讓劉鳳蘭的音樂之路如魚得水,從小喜愛聽歌的她,除了透過錄音帶練習歌唱,也著迷黑膠唱片,從民歌時期的潘安邦、鄭怡到流行天團五月天與阿巴合唱團,都是她喜歡的歌手,就讀宏仁國中開始獨自苦練吉他,當時學校只有樂儀隊,沒有其他社團,一直到就讀暨大附中時才遇上同好一起練習,而開始有了共同玩音樂的夥伴。
劉鳳蘭說,30年前的吉他要價3000元,對她來說需要花掉半個月薪水才買得起,更何況當時她只有打工,擁有吉他是奢望也是願望,而自己這輩子的第一把吉他,是當時嫁到台北的三姊送她的生日禮物,這把吉他不但是讓她走個各向夢想的禮物,也是此生難忘的禮物。劉鳳蘭家中有7個小孩,她排行第6,那時送她吉她的三姊在台北賣菜,三姊夫則是知名漫畫家牛哥的嫡傳弟子,因此有機會離開埔里到台北打工,她也開始跟著擅長畫人像三姊夫學水墨畫, 擅長人像,後來回到埔里後,她以當時學工筆畫的基礎自己畫,再用郵寄到台北讓姊夫修正,只要畫的不錯姊夫就會題字,透過寄送往返方式教學函授。劉鳳蘭除了有藝文才華,體育方便也擁有天份,她就讀宏仁國中時身高因為優勢就擔任籃球校隊中鋒,並擔綱隊長一職。她暨大附中畢業後,就進到埔里酒廠工作,待了三年時間,那時也加入羽球隊而曾獲得全國勞工組第一名成績。
民國88年對劉鳳蘭來說是人生最低潮的開始,當年遇上舉世震驚的921大地震,那時後造成家中房子半倒,但並沒有申請建築師鑑定爭取重建補助款,因為想要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,想不到隔年又遭遇父親去世,讓她心理大受打擊,對她而言,曾經擔任警察的父親是她的學習對象更是人生依靠,經過台大醫院心理系志工進行心靈重建,輔導6年才走出陰影,這段時間母親也被吸毒人口開車追撞傷及腦部,她強忍地震與喪父的哀愁陪伴母親復健,那時還請看護協助照料,為了幫母親復健,後來安排到埔里榮民醫院護理之家入住,她記得每天五點下班後都風雨無阻,到護理之家陪伴母親到晚上九點,一直到母親恢復意識為止,那段時期整個人生跌到谷底,有一天住在埔里的大姊講了一番話才把她點醒,大姊說:「她這輩子都為別人而活,希望她從現在開始要為自己而活,眼裡不要只有別人」,劉鳳蘭聽完後才把對母親的小愛轉為對社會的大愛,而走入埔里大城、守城社區關懷長者,她為了充實自己還特別取得樂齡運動教練證書,她認為長輩們的笑容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。
劉鳳蘭還參與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,發展音樂體適能,先學習木箱鼓與爵士鼓,再將經驗分享給社區長輩,並設計使用油漆桶、竹棒帶領阿公阿嬤進行基本節奏練習,因為打擊是對長輩最快延緩老化的方式,為了讓老人家有更多演出機會,她將慈恩社區的長者組成千歲樂團,她把自己當成樂團指揮,帶樂團去護理之家表演,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,就有80歲的長輩說,活到這年紀竟然還有能力表演帶給人開心,尤其遇到比自己年輕的住民就感觸很深,會珍惜每次上場演出的機會,劉鳳蘭甚至受到鎮寶大飯店邀約,於2025年4月份的週六與連續假期,帶千歲樂團與明潭國小在飯店大廳演出迎賓樂曲,並舉辦手工風車製作體驗營。
劉鳳蘭運用吉他的音樂基礎學會烏克麗麗,並到社區大學授課,而爵士鼓則是每週開車1小時到草屯去學的,她認為藉由爵士鼓可以訓練手腳協調,起初教導長輩時會用啤酒罐、寶特瓶等環保樂器,後來進到非洲鼓階段則會搭配鈴鼓、響板等樂器,讓整個樂團表演方式更豐富。除了樂器,從小喜愛手做的劉鳳蘭運用編織技能推廣手做,她利用椰子葉編織蚱蜢、使用撲克牌摺孔雀、廢棄紙製作隔熱墊、打包帶編織籃子、提袋,還在社區大學開班教課,2019年她更在埔里圖書館以噶哈巫族編織達人身份受聘擔任「番婆鬼愛編織」研習班導師,培育編織人才保存平埔族傳統文化。
不只對長者關心,劉鳳蘭3年前開始到中國信託捐助的台灣夢少年家園指導非洲鼓、羽球,她因為與孩子長時間相處,所以孩子會跟她分享生活點滴,孩子們也透過到社福單位的表演而感觸良多,每個人都非常珍惜站上舞台的機會。劉鳳蘭說,她最大期望就是把沒有表演過的長者、孩子帶出去演出,讓他們產生自信,揮別自怨自憐的心情,她自己也把握每一次跟長輩相處的時光,因為不知道長輩們何時會離開,跟長輩的感情就如同父母,有些阿嬤會以阿母稱呼,長者也會把自己種的蔬菜帶來分享。劉鳳蘭接下來的願望,就是希望幫助更多長輩,讓大家可以從黑暗走向光明。她自己的兒女目前也跟著她投入社福行列,兒子擔任巷弄長照站的站長,女兒也跟她一樣在社區指導長輩們體適能。劉鳳蘭最常引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話來自我勉勵,「把自己活成一道光,因為你不知道,誰會藉著你的光,走出了黑暗」,她不只希望自己是一道光,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幫助別人的那道光,讓這股力量照耀社會。
劉鳳蘭說,30年前的吉他要價3000元,對她來說需要花掉半個月薪水才買得起,更何況當時她只有打工,擁有吉他是奢望也是願望,而自己這輩子的第一把吉他,是當時嫁到台北的三姊送她的生日禮物,這把吉他不但是讓她走個各向夢想的禮物,也是此生難忘的禮物。劉鳳蘭家中有7個小孩,她排行第6,那時送她吉她的三姊在台北賣菜,三姊夫則是知名漫畫家牛哥的嫡傳弟子,因此有機會離開埔里到台北打工,她也開始跟著擅長畫人像三姊夫學水墨畫, 擅長人像,後來回到埔里後,她以當時學工筆畫的基礎自己畫,再用郵寄到台北讓姊夫修正,只要畫的不錯姊夫就會題字,透過寄送往返方式教學函授。劉鳳蘭除了有藝文才華,體育方便也擁有天份,她就讀宏仁國中時身高因為優勢就擔任籃球校隊中鋒,並擔綱隊長一職。她暨大附中畢業後,就進到埔里酒廠工作,待了三年時間,那時也加入羽球隊而曾獲得全國勞工組第一名成績。
民國88年對劉鳳蘭來說是人生最低潮的開始,當年遇上舉世震驚的921大地震,那時後造成家中房子半倒,但並沒有申請建築師鑑定爭取重建補助款,因為想要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,想不到隔年又遭遇父親去世,讓她心理大受打擊,對她而言,曾經擔任警察的父親是她的學習對象更是人生依靠,經過台大醫院心理系志工進行心靈重建,輔導6年才走出陰影,這段時間母親也被吸毒人口開車追撞傷及腦部,她強忍地震與喪父的哀愁陪伴母親復健,那時還請看護協助照料,為了幫母親復健,後來安排到埔里榮民醫院護理之家入住,她記得每天五點下班後都風雨無阻,到護理之家陪伴母親到晚上九點,一直到母親恢復意識為止,那段時期整個人生跌到谷底,有一天住在埔里的大姊講了一番話才把她點醒,大姊說:「她這輩子都為別人而活,希望她從現在開始要為自己而活,眼裡不要只有別人」,劉鳳蘭聽完後才把對母親的小愛轉為對社會的大愛,而走入埔里大城、守城社區關懷長者,她為了充實自己還特別取得樂齡運動教練證書,她認為長輩們的笑容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。
劉鳳蘭還參與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,發展音樂體適能,先學習木箱鼓與爵士鼓,再將經驗分享給社區長輩,並設計使用油漆桶、竹棒帶領阿公阿嬤進行基本節奏練習,因為打擊是對長輩最快延緩老化的方式,為了讓老人家有更多演出機會,她將慈恩社區的長者組成千歲樂團,她把自己當成樂團指揮,帶樂團去護理之家表演,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,就有80歲的長輩說,活到這年紀竟然還有能力表演帶給人開心,尤其遇到比自己年輕的住民就感觸很深,會珍惜每次上場演出的機會,劉鳳蘭甚至受到鎮寶大飯店邀約,於2025年4月份的週六與連續假期,帶千歲樂團與明潭國小在飯店大廳演出迎賓樂曲,並舉辦手工風車製作體驗營。
劉鳳蘭運用吉他的音樂基礎學會烏克麗麗,並到社區大學授課,而爵士鼓則是每週開車1小時到草屯去學的,她認為藉由爵士鼓可以訓練手腳協調,起初教導長輩時會用啤酒罐、寶特瓶等環保樂器,後來進到非洲鼓階段則會搭配鈴鼓、響板等樂器,讓整個樂團表演方式更豐富。除了樂器,從小喜愛手做的劉鳳蘭運用編織技能推廣手做,她利用椰子葉編織蚱蜢、使用撲克牌摺孔雀、廢棄紙製作隔熱墊、打包帶編織籃子、提袋,還在社區大學開班教課,2019年她更在埔里圖書館以噶哈巫族編織達人身份受聘擔任「番婆鬼愛編織」研習班導師,培育編織人才保存平埔族傳統文化。
不只對長者關心,劉鳳蘭3年前開始到中國信託捐助的台灣夢少年家園指導非洲鼓、羽球,她因為與孩子長時間相處,所以孩子會跟她分享生活點滴,孩子們也透過到社福單位的表演而感觸良多,每個人都非常珍惜站上舞台的機會。劉鳳蘭說,她最大期望就是把沒有表演過的長者、孩子帶出去演出,讓他們產生自信,揮別自怨自憐的心情,她自己也把握每一次跟長輩相處的時光,因為不知道長輩們何時會離開,跟長輩的感情就如同父母,有些阿嬤會以阿母稱呼,長者也會把自己種的蔬菜帶來分享。劉鳳蘭接下來的願望,就是希望幫助更多長輩,讓大家可以從黑暗走向光明。她自己的兒女目前也跟著她投入社福行列,兒子擔任巷弄長照站的站長,女兒也跟她一樣在社區指導長輩們體適能。劉鳳蘭最常引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話來自我勉勵,「把自己活成一道光,因為你不知道,誰會藉著你的光,走出了黑暗」,她不只希望自己是一道光,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幫助別人的那道光,讓這股力量照耀社會。







- 只要有愛,就會是別人曾經的光芒 -
其他相關訊息
-
日人吉川追蝶一甲子 青春留台灣 Posted 2025-05-15
-
冬季十一日戀歌 - 與虎頭山有約的浪漫假期 Posted 2025-02-20